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购管理、储存管理、加工制作、就餐服务、宣传教育、监督检查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的餐饮节约管理,其他类型的食堂可参照执行。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atering Conservation in Government and Public Institution Cante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365-2021 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减少餐饮浪费。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食材采购与存储管理
根据该标准第4.1条,“应建立完善的食材采购计划,合理预测需求量,避免过量采购。”这意味着食堂在采购时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和实际就餐人数的变化趋势来制定采购计划。例如,如果某单位有固定的工作日用餐人数为500人,那么采购时不仅要考虑这500人的基本需求,还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弹性空间以应对临时增加的人数或特殊活动。同时,对于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材,要严格控制采购数量,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第4.2条规定了“应建立健全的食材存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控制、防虫害措施等。”这意味着食堂需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设备,并定期检查这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防虫害措施,比如使用密封容器存放干货类食材,定期清洁储藏区域,防止霉菌滋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食材的保质期,减少因储存不当造成的损失。
餐饮服务与供餐方式
标准第5.1条指出,“应提供多样化菜品选择,满足不同人群口味需求的同时鼓励适量点餐。”这要求食堂在菜单设计上既要考虑到营养均衡又要兼顾多样性,让每位就餐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小份菜、半份菜等方式引导大家按需取食,避免一次性拿太多吃不完而造成浪费。
第5.2条强调了“应推广自助式或分餐制供餐模式。”自助式供餐可以让就餐者根据自己的食量自由挑选食物,有助于精确控制摄入量;而分餐制则由工作人员预先分配好每人的饭菜,减少了因个人判断失误导致的多余准备。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显著降低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概率。
剩余食物处理与反馈机制
按照标准第6.1条的要求,“剩余食物应当妥善处理,优先用于员工福利或者捐赠给有需要的社会组织。”这里强调的是对未吃完的食物不能简单丢弃,而是要寻找合理的再利用途径。比如可以将剩余的米饭、蔬菜等加工成其他形式的产品如包子、饺子等;也可以直接赠送给困难家庭或是慈善机构,发挥其最大价值。
第6.2条提到,“应建立顾客意见收集系统,及时了解顾客对菜品质量及节约措施的看法并作出相应调整。”这就意味着食堂管理者需要主动倾听顾客的声音,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改进菜品质量和优化节约策略。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餐饮节约的目标。
综上所述,《DB33/T 2365-2021 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不仅有助于提高食堂运营效率,还能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