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榉树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榉树苗木的繁育和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ech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榉树苗木繁育技术规程》(DB3713/T 236-2021)是由山东省临沂市提出并归口,规定了榉树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容器育苗、移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内容。以下是对该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圃地选择与准备
根据规程要求,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具体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2%以上,全氮含量不低于0.15%,速效磷含量不得少于15mg/kg,速效钾含量不低于80mg/kg。此外,圃地还应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并远离工业污染源。
二、播种育苗
规程指出,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确保种子饱满无损。播种时间通常安排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9月中下旬。播种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平方米200粒左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为了提高发芽率,可以采用温床催芽法,保持床面温度在20℃左右,湿度维持在60%-70%之间。
三、容器育苗
对于容器育苗部分,规程强调使用专用育苗袋,其规格为长15cm×宽10cm。基质配比建议采用腐殖土:河沙:有机肥=6:3: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袋填充基质约70%,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浇透定根水。同时,要定期检查基质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影响幼苗生长。
四、移植
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移植,株行距设定为10cm×10cm。第二次移植则是在幼苗高度达到15cm左右时实施,此时株行距调整为20cm×20cm。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完整,减少机械损伤。
五、抚育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规程提出了具体的施肥方案。在苗木生长期,每月追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亩用量为15kg。另外,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措施,确保土壤湿润度适宜。同时,还需及时清除杂草,防止其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
六、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规程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立枯病可用多菌灵溶液喷洒防治;针对蚜虫可选用吡虫啉乳油喷雾杀灭。此外,还应注意观察苗木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七、苗木出圃
最后,在苗木出圃环节,规程明确规定了合格苗木的标准。即苗高不低于50cm,地径不小于0.8cm,主干通直,分枝点整齐,无明显病虫害痕迹。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苗木才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并准予出圃销售。
综上所述,《榉树苗木繁育技术规程》(DB3713/T 236-2021)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榉树苗木繁育的技术流程,为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遵循此规程能够有效提升榉树苗木的质量水平,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