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燃香类产品燃烧后苯系物的采样、分析和结果计算的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燃香类产品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苯系物浓度测定及相关质量控制。
Title:Analysis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Benzene Compounds of Incense Products After Combus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16-2021《燃香类产品燃烧后苯系物分析操作规程》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燃香类产品在燃烧后测定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采样和检测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
标准指出,样品应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采集,避免外界污染。采样点应选择在距离地面高度为1.5米的位置,并且要求至少连续采集三次,每次采样时间为3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分析仪器与条件
对于气相色谱仪的要求,标准强调使用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设备。柱温设置为初始温度60℃保持2分钟,然后以10℃/min的速度升至200℃并保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设定为250℃,检测器温度同样为250℃。载气选用高纯度氮气,流速控制在1ml/min左右。这些参数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分离不同组分,提高检测灵敏度。
数据处理
结果计算时采用外标法,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校准仪器响应值。每批样品需要同时做空白对照实验,以扣除背景干扰。如果发现任何一组数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重新取样验证。
注意事项
执行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 所有玻璃器皿均需事先清洗干净并烘干;
-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
-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以上是对DB35/T 2016-2021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