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瘟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甘薯种植过程中瘟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weet Potato Bligh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甘薯瘟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35/T 2005-2021)对甘薯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及其解读:
1. 病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中明确要求定期对田间进行巡查,特别是在雨季和高温高湿季节。通过观察甘薯叶片、茎部以及根系的变化,及时发现疑似病害症状。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这一规定旨在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推荐使用无病害的健康种苗,并强调种苗在种植前需经过消毒处理。例如,采用温水浸泡或药剂处理的方法,以降低种苗携带病原菌的风险。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初次感染的机会,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3. 栽培管理
标准指出要合理安排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同时,注意保持田间的排水通畅,防止积水导致土壤湿度增加,从而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此外,还建议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
4. 化学防治
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情况,标准推荐适时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并且强调用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提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5.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等进行生物防控。这些有益微生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的应用,实现绿色环保防控目标。
6. 田间废弃物处理
规定所有感病植株及其残体都必须集中销毁,不得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这样做是为了彻底清除潜在的病原源,防止再次侵染。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的核心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控制甘薯瘟病的发生与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