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施工中机制砂的生产、检验、验收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的相关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ed Sand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利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DB41/T 2176-2021)是河南省针对水利工程中机制砂使用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机制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旨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机制砂的定义为:由机械加工破碎而成的粒径小于4.75毫米的岩石颗粒。这与天然砂相对应,强调了机制砂的来源和特性。标准还规定了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要求,即机制砂的累计筛余量需符合一定的范围,以确保其在混凝土中的良好性能。例如,对于公称粒径为1.18毫米的机制砂,其累计筛余量应在70%-90%之间。
其次,在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机制砂的坚固性测试结果不应超过8%,含泥量不得超过3%,泥块含量则不得大于0.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机制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标准还要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这对于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至关重要。
再者,关于机制砂的应用,标准特别强调了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应用。例如,在C3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建议优先选用连续级配的机制砂,并且要严格控制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包括压碎值试验、亚甲蓝试验等,用于评估机制砂的物理力学性能。
最后,标准还对施工现场的机制砂管理提出了要求。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机制砂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标准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机制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监控,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DB41/T 2176-2021)通过对机制砂的定义、质量控制、应用条件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规定,为水利工程中机制砂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河南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