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豆树(Ormosia pinnata (Lour.) K. Heyne)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红豆树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Ormosia pinnata (Lour.) K. Hey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豆树是一种珍贵的乡土树种,其育苗技术规程对于促进红豆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DB52/T 1618-2021《红豆树育苗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红豆树育苗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标准规定应在9月至10月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采收后的种子需去除果皮并清洗干净,晾干后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为了提高发芽率,种子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为采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期间换水2-3次。这一过程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使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快速萌发。
其次在播种育苗环节,标准推荐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至30厘米之间。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100至150克范围内,覆土厚度以1至1.5厘米为宜。同时要求苗床保持湿润,避免积水,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前要特别注意保湿。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障红豆树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关于苗期管理,标准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确保土壤含水量稳定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到70%之间。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应及时进行间苗补苗操作,保证苗木分布均匀。此外还应定期除草松土,并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追肥,通常每月施一次氮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是育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指出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圃地,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控,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以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在苗木出圃前的准备工作上,标准建议提前一个月停止施肥灌溉,促使苗木木质化,增强抗逆性。出圃时要按照规定的规格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遮荫保湿,防止机械损伤。
以上就是DB52/T 1618-2021中关于红豆树育苗技术的一些关键内容解析,希望对从事红豆树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