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腐垃圾炭基有机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易腐垃圾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炭基有机肥料。
Title:Standard for 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from Easily Decomposable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AEPI 029-2024《易腐垃圾炭基有机肥料》标准在推动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产品碳含量指标”这一关键参数为核心,对比分析新旧版标准的变化,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碳含量指标的调整与意义
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将产品碳含量从原来的不低于35%提升至不低于40%,这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也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注。碳含量是衡量此类肥料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碳含量意味着肥料在土壤中分解时释放较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能够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如何确保达到新标准要求
为了满足新版标准中关于碳含量的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原料配比:选择富含碳元素的原材料,如木质素含量高的植物残渣、纤维素丰富的农业废弃物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提高最终产品的碳含量水平。
2. 改进发酵工艺: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控制好温度、湿度以及氧气供应等因素,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向稳定态转化过程,从而有效保留更多碳元素。
3. 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在各个生产环节定期抽样检测碳含量,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批次立即停止出厂销售,并查找原因加以整改。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顺利过渡到新的国家标准之下,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总之,《易腐垃圾炭基有机肥料》标准的修订体现了我国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