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乡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自保温墙体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施工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城乡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构建的自保温墙体系统的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elf-Insulating Wall Systems Using Sintered Energy-Saving Bricks Made from Urban and Rural Sludge (Mu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乡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自保温墙体系统应用规程》(DB32/T 4132-2021)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在自保温墙体系统中的应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明确了“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自保温墙体系统”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例如,“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是指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或河道清淤过程中得到的淤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烧制而成的一种具有节能保温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原材料来源以及产品功能特性,有助于使用者准确理解产品的本质属性。
二、原材料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生产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的污泥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的要求,并且需要经过脱水、稳定化等预处理工序,确保其含水率低于40%,同时不得含有重金属超标物质及其他有害成分。此外,还规定了粘土等辅助原料的质量指标,如SiO₂含量不应低于65%,Al₂O₃含量不应低于15%等。这些要求旨在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成型压力、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例如,成型压力需达到15MPa以上,焙烧温度控制在950℃至1050℃之间,焙烧时间为2小时至4小时。同时,还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此外,对于出厂检验项目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外观尺寸偏差、抗压强度、吸水率、导热系数等指标。
四、施工安装
关于施工安装环节,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基层墙体必须平整牢固,表面清洁无油污;其次,在砌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定位,确保砖体排列整齐;再次,灰缝厚度宜控制在8mm~12mm范围内,并使用专用砂浆填实;最后,在完成砌体工程后还需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比如洒水保湿等。另外,对于节点部位如门窗洞口处的处理也有具体指导,建议采用预制件或者现浇混凝土等方式增强连接强度。
五、验收标准
在验收阶段,标准设定了严格的评判依据。一方面,外观检查时需关注是否存在裂缝、缺棱掉角等问题;另一方面,则通过抽样检测来验证物理力学性能是否达标。其中,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5%,导热系数不大于0.6W/(m·K),并且整体验收合格率须达到90%以上才能视为合格工程。
六、环境保护
鉴于本规程涉及大量污泥资源化利用,因此特别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标准提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建设、合理安排运输路线以降低噪音振动影响等。
综上所述,《城乡污泥(淤泥)烧结节能砖自保温墙体系统应用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再到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贯穿始终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