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复绿青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产后处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复绿青笋的生产及质量管理。
Title:Regreening Celery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TSSP 028-2023《复绿青笋》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铅含量的限定值。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将铅含量的限定值从5mg/kg下调至2mg/kg。这一调整反映了食品安全标准日益严格的趋势,也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复绿青笋中的铅含量符合新标准的要求,生产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原料选择:优先选用重金属含量低的种植区域作为原料来源。通过检测土壤和灌溉水的质量,避免使用受污染的土地和水源进行种植。
2. 过程控制:在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铅的引入。例如,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避免使用含铅材料;对于可能接触到产品的工具和容器,也需确保其安全性。
3. 监测与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发现铅含量接近或超过限定值,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4. 记录保存:详细记录原料来源、加工过程及检测结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验证产品质量。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管理,也是应对潜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复绿青笋中的铅含量,还能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