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里煤田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木里煤田区域内湿地的保护、修复及生态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tlands in Muliy Coal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木里煤田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规程》(DB63/T 1975-2021)是青海省针对木里煤田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结合了木里煤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目标、原则、技术方法到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据标准第4.1条,湿地保护应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保护现有湿地资源都应放在首位,尽量避免人为干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当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时,则应以促进自然恢复为目标,减少对湿地环境的人为改造。这一原则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要求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
其次,标准对湿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做出了详细规定。例如,第5.2条规定了湿地植被恢复的具体方法。包括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及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内容。特别是在植物选择方面,标准特别指出要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因为这些植物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此外,还强调了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单一化种植带来的生态风险。
再者,关于湿地水资源管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和调控措施。依据第6.3条,对于湿地水资源的利用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这不仅有助于维持湿地正常的水文循环,还能有效预防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湿地萎缩现象。同时,标准还鼓励通过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来调节湿地水量,比如建设拦水坝或引水渠等设施,以确保湿地在不同季节都能获得足够的水源供应。
最后,在湿地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上,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导。按照第8.1条的要求,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湿地监测网络,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并据此评估湿地健康状况及保护效果。监测内容涵盖水质、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等多个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提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木里煤田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规程》是一部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它不仅为当地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类似区域开展相关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款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木里煤田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