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薯栽培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与处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毛薯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aro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263-2021《毛薯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毛薯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例如,“桂薯1号”因其高产和抗逆性被推荐使用。选择时需注意种薯无病斑、无虫害,并经过检疫合格。
二、整地与施肥
要求土壤深耕细耙,确保土层疏松透气。基肥施用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低于2000公斤,并配合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苗期、块根膨大期分次进行,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提升。
三、种植密度
根据地力条件确定合理密度,一般行距为80-100厘米,株距为30-40厘米。这样的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四、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了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与毛薯争抢养分。对于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处理。
五、收获时间
规定了最佳收获时间为秋季末至冬季初,此时块根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品质最佳。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最终产量及商品价值。
以上内容涵盖了规程中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毛薯栽培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