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监测内容与方法、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oastal Shelterbel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310010-2021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监测和效益评估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包括防风固沙能力、水源涵养功能、碳汇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四大类核心指标。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沿海防护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多重作用。例如,在防风固沙方面,要求通过设置固定样地来定期测量土壤侵蚀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数据综合评估防护效果。
其次,在数据采集方法上,标准提出了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支持,而地面调查则负责补充细节和完善验证。这种双轨制的数据收集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也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对于评估模型的应用,标准强调应采用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整合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能动态展示不同区域间防护效能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同时,还建议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确保最终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建立长期跟踪监测机制,以便及时掌握防护林生长发育状况及环境适应性变化。为此,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普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监测方案。
最后,为保障整个工作流程的有效实施,《DB33/T 310010-2021》还对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所有参与技术人员都需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上岗;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校准检验,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DB33/T 310010-2021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实现精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