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规则,包括数据采集范围、数据采集内容、数据采集方式、数据传输要求及数据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
Title:Safety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 Part 1: Data Acquisition R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DB34/T 4020.1-2021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数据采集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数据记录需精确无误,并且在发生任何变化时能够迅速更新。
数据采集范围
标准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具体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企业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 化学品信息:包括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存储条件等。
- 设备设施信息:涉及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设备及其维护状况。
- 人员信息:操作人员的资质、培训情况等。
数据采集方法
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标准推荐了相应的采集方法:
- 自动采集:利用传感器、监控系统等自动化工具实时获取数据。
- 手动采集:通过人工检查、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适用于一些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场景。
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
- 定期校准:对用于数据采集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 审核机制:建立数据审核流程,由专业人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复核。
- 备份与恢复:实施数据备份策略,防止因意外导致数据丢失,并具备数据恢复能力。
安全保障措施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特性,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保障措施:
-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 加密传输: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或数据泄露事故。
以上是DB34/T 4020.1-2021中关于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集规则的重要条文解读。这些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