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防控措施、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响应与处置、恢复重建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Natural Disaster Risk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in Mountainous Type Tourist A-level Scenic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17-2021 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岳型旅游景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 第5.1条:风险识别
该条款要求景区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类型。景区管理者需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景区内可能存在的自然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并记录相关信息。例如,在山岳型景区中,滑坡、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区域的监测工作。
# 第5.2条:预警信息发布
此部分强调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规定景区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向游客及工作人员传递最新的天气预报、地质灾害警报等内容。同时,还要求确保所有员工接受相关培训,能够正确理解和传达预警信息,从而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应急预案制定
# 第6.1条: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本条款指出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安全。此外,还应考虑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特点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山区遇到暴雨可能导致洪水的情况下,除了疏散游客外,还需准备足够的救生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 第6.2条:应急演练
为了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提升相关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规程》明确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内容可以涵盖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多个方面,并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以便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灾后恢复与重建
# 第7.1条:灾后评估
当发生自然灾害后,立即启动灾后评估程序至关重要。此条款要求迅速组建由技术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受灾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确定损失程度以及后续修复工作的重点方向。比如,在遭遇强台风袭击之后,首先需要查明哪些设施受损严重,然后据此安排维修计划。
# 第7.2条:长期规划调整
基于每次灾害的经验教训,《规程》建议适时调整和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频繁遭受特定类型灾害威胁的地方来说,更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加固建筑物基础、增设排水系统等,从根本上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上只是对《DB34/T 4017-2021》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深度解析。实际上,整个文件涵盖了从预防到响应再到恢复的全过程管理框架,为推动我国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