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治理措施、施工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08-202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措施等进行了系统规定,对于指导和规范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土地利用规划
本标准明确指出,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前应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其中特别强调了坡度分级管理:坡度在15°以下的宜农用地应优先用于种植业;坡度在15°-25°之间的宜林地应以植树造林为主;坡度超过25°的区域则应严格限制耕作,采取封育保护措施。这一规定旨在根据地形特点合理安排土地用途,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6.2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中提到,当坡面径流集中且侵蚀严重时,应设置拦沙坝、谷坊等拦挡设施。这些工程既能有效拦截泥沙防止下泄,又能调节水流分布减少冲刷。此外,对于沟道侵蚀严重的地区,还应修建梯田或水平阶,通过改变坡面形态减缓径流速度,从而达到固土保水的效果。
7.3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植被恢复与重建等内容。标准建议,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乡土树种和草种进行绿化。乡土植物适应性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提高成活率。同时,还应注意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层次植被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裸露坡面,则推荐采用喷播植草等快速见效的方法进行绿化处理。
9.1 监测评估
为确保治理效果,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侵蚀量变化情况、植被覆盖度提升状况以及各项工程设施运行状态等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可以及时掌握治理成效并据此调整后续工作方案,保证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以上就是对《DB34/T 4008-202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