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鲜乳中体细胞数控制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生鲜乳生产过程中体细胞数的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Somatic Cell Count in Raw Mil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94-2021《生鲜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安徽省地方标准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从而提高生鲜乳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如“体细胞数”、“乳房炎”等。其中,“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生鲜乳中所含有的体细胞数量,通常用于评估奶牛健康状况及牛奶质量。“乳房炎”则是指奶牛乳腺组织受到细菌感染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炎症反应。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措施
在管理措施部分,标准强调了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卫生管理、饲料与饮水供应、挤奶操作流程等方面。例如,在环境卫生管理上要求定期清理牛舍,保持干燥通风;对于饲料与饮水,则需确保其清洁无污染,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方以满足奶牛营养需求。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挤奶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二次污染。
检测方法
关于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采用流式细胞术或显微镜计数法来测定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流式细胞术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但成本较高;而显微镜计数法则相对经济实惠但耗时较长。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是整个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涵盖了多个方面:
1. 疫苗接种:建议对奶牛进行常规性的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可能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
2. 药物治疗:当发现个别奶牛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并做好记录以便追踪效果。
3.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4. 环境改善:通过优化饲养环境,比如增加活动空间、改善空气质量等手段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监督检查
最后,在监督检查环节中,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定期开展现场核查活动,并将结果作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总之,《生鲜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提升我国生鲜乳品质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值得行业内人士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