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内容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监测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Grazing禁牧Restoration Projec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814-2021 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评价技术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效益监测与评价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项目类型,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退牧还草”、“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退牧还草”是指通过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将草原上的放牧活动逐步退出,恢复草原生态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歧义。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益主要涉及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经济效益关注草地生产力提升、畜产品产量增加等方面;社会效益则涵盖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传统文化保护等内容。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全面评估退牧还草工程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监测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效益监测,标准规定了相应的监测方法。比如,在生态效益监测方面,要求采用遥感影像分析、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获取数据;而对于经济效益,则需要结合市场调查、成本收益核算等手段来完成。这种方法论确保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评价流程
标准还详细描述了从准备阶段到最终报告形成的整个评价流程。其中包括确定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计算以及撰写报告等多个步骤。遵循这样的流程可以保证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六、结果表达与应用建议
最后,标准强调了评价结果应当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呈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促进后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DB64/T 1814-2021 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评价技术规范》不仅为宁夏地区退牧还草工程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