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兰州鲶增殖放流的苗种要求、放流场地选择、放流时间、放流方法、标志与监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兰州鲶在甘肃省范围内的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zhou Catfish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802-2021 兰州鲶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兰州鲶这种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操作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亲本选择、苗种培育到放流实施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亲本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繁育的亲本应当来源于已建立的兰州鲶原种场或符合要求的保种群体。亲本个体需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态,具体要求包括体长达到30厘米以上、体重超过500克,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和疾病迹象。同时强调亲本来源地应远离污染区域,以保证遗传资源的纯正性。这一规定旨在通过严格筛选亲本,提高后代的质量,为后续繁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苗种培育
在苗种培育阶段,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水质管理措施。要求水温控制在18至25摄氏度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pH值保持在7.0至8.5范围内。此外还规定了饲料投喂的标准,初期采用蛋黄粉等易消化饵料,随着鱼苗长大逐步过渡到专用配合饲料,每日分多次少量投喂,避免过量导致水质恶化。这些细致的规定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苗种健康成长。
三、放流准备
放流前需要对拟放流水域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确认其生态环境适合兰州鲶生存。调查内容涵盖水体理化性质、底栖生物组成以及是否存在外来物种威胁等方面。对于选定的放流点,还需提前清理可能危害鱼类安全的障碍物,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止人为干扰。另外,明确规定放流前必须对即将放流的鱼苗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携带者进入自然水域。
四、放流实施
关于放流的具体操作流程,标准给出了明确指导。首先要求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避免恶劣气候条件影响成活率。其次,在放流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鱼苗与空气接触时间,推荐使用滑道式投放装置直接将鱼苗送入水中。同时建议分批次放流,每批间隔一定时间,以便观察适应情况并及时调整后续计划。最后强调要做好现场记录,包括放流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信息,为后期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五、后期监测
放流完成后并非万事大吉,还需要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工作。标准建议设立固定监测站,定期采集样本分析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特别关注繁殖成功率、存活率及种群结构特征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病害爆发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一步骤体现了科学管理的理念,确保增殖放流活动能够真正实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DB64/T 1802-2021 兰州鲶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涵盖了从亲本选择到放流后监测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物种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兰州鲶种群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