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果树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建造方法、操作管理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设施果树生产中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 Bio-reactor in Facility Fruit Tree Cultivation DB64T 1779-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果树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规程》(DB64/T 1779-2021)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旨在规范设施果树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要求。该规程适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内栽培的苹果、桃、葡萄等多种果树类型。
关键技术要点解析
# 1. 秸秆处理与准备
根据规程第5.1节规定,用于制作生物反应堆的秸秆应选择新鲜、无霉变且经过充分粉碎处理的材料。推荐使用玉米秸、小麦秸或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长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同时要求在使用前对秸秆进行预湿处理,确保其含水量达到60%-70%,以促进微生物活动。
# 2. 施肥配比
按照规程第5.2节的要求,在构建生物反应堆时需合理搭配有机肥料。通常情况下,每立方米秸秆需要加入10-15公斤腐熟农家肥或者商品有机肥,并混合适量磷钾复合肥。此外还应注意补充钙镁锌铁等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均衡供给果树根系。
# 3. 堆体构建方法
依据规程第5.3节描述,正确的堆体构造方式是先铺设一层厚约20厘米的秸秆层,然后均匀撒布一层肥料混合物,重复此过程直至堆高达到0.8-1米为止。最后覆盖一层厚度约为5厘米的土壤封顶,形成一个整体密闭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水分蒸发损失并维持适宜的温度环境。
# 4. 日常管理措施
规程第6章特别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首先,要定期检查堆体内湿度变化情况,必要时通过喷洒清水来调节;其次,每隔7-10天翻动一次堆体表面,促进空气流通;再次,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加以防治;最后,在整个生长季节结束之后,将残余物翻入地下作为基肥使用。
# 5. 经济效益分析
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来看采用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果实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据相关研究显示,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采用本规程生产的果品平均售价可提升20%以上,而生产成本却下降了15%左右。
总之,《设施果树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规程》为我国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对于推动绿色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共同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