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址、建设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Monitoring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776-2021《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站点选址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监测站点的选址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具体来说,监测站点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区域,能够反映当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同时,站点周边环境应具备典型性,能体现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此外,还应考虑站点建设的实际操作难度和技术支持条件,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监测设备配置
对于监测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监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各类监测设备需根据监测目的合理搭配,如土壤侵蚀量监测需要配备径流小区、泥沙收集装置等设施;而植被覆盖度监测则需使用遥感影像分析系统或地面观测仪器。最后,所有设备均需定期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强调了统一性和标准化的重要性。例如,在降水记录上,要求采用自动雨量计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规定格式存储数据;而对于土壤含水量测定,则推荐使用时域反射仪(TDR)技术。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项目,还需制定相应的采样频率和时间间隔,比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遇到极端天气情况时则需增加频次。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关于资料整理与分析部分,标准指出所有原始数据必须及时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电子档案保存。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GIS平台制作专题图件,直观展示监测成果。此外,还建议建立长期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支持。
安全管理措施
最后,在安全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实施严格的出入登记制度等。同时,也提醒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处置。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而且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个集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指南文件。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