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场或养殖合作社中奶牛的同期发情与定时输精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ynchronized Ovulation and 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784-2021《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奶牛繁殖管理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同期排卵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标准中明确指出,同期排卵方案应根据奶牛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素组合和使用剂量。例如,推荐使用的方案之一是采用前列腺素类似物(如PGF2α)联合促卵泡生成素(FSH)或其类似物。在实施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给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定时人工授精的时间安排
关于定时人工授精的时间安排,标准强调了准确计算发情周期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应在最后一次注射促排卵激素后约12至18小时进行人工授精。这一时间段被认为是最佳的受孕窗口,能够显著提升受胎率。
饲养管理要求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成功实施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基础。标准建议在实施技术前后的几天内,保持奶牛的营养供给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此外,定期监测奶牛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健康问题也至关重要。
技术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为了保证技术的成功率,所有参与技术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标准特别提到,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发生。同时,记录每次操作的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技术改进。
效果评估与持续优化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对技术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受胎率、产犊间隔等指标的跟踪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技术方案,使之更加适应本地实际情况。
以上是对DB64/T 1784-2021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为奶牛养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