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区秸秆有机肥分层堆垛发酵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区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的堆垛发酵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yered Pile Fermentation of Straw Organic Fertilizer in Black Soil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94-2021《黑土区秸秆有机肥分层堆垛发酵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区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秸秆有机肥的生产过程,提高肥料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用于制作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在使用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混合等操作,确保其适合后续的发酵过程。特别强调了原料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50%-6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发酵工艺参数
关于发酵的具体条件,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堆垛的高度建议保持在1.5米至2米之间,宽度不超过3米,长度根据实际场地情况而定。同时,要求每隔一段时间翻堆一次,以保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并促进微生物活动。推荐的发酵周期为45天左右,在此期间需定期监测堆体内的温度变化,当温度稳定下降时可视为发酵完成。
质量检测
成品有机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应用效果,因此标准中设置了多项指标来衡量产品质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氮磷钾含量、有机质比例以及重金属残留量等关键项目。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限值后,才能认定为合格产品投放市场。
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不同用途的产品应当采取相应的包装措施,比如作为基肥使用的可以采用大袋装形式,而叶面喷施则需制成液体浓缩液等形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黑土区秸秆有机肥分层堆垛发酵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而且结合了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