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区甜叶菊组织培养育苗移栽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区甜叶菊的组织培养育苗及大田移栽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Stevia in Black Soil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97-2021《黑土区甜叶菊组织培养育苗移栽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甜叶菊组织培养育苗移栽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甜叶菊的组织培养、育苗以及移栽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确保了甜叶菊在黑土区的高效栽培。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原文:外植体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甜叶菊茎尖或叶片,直径为0.3~0.5cm,长度为1.0~1.5cm,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解读:这一条文明确了外植体的选择标准和消毒流程。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茎尖或叶片能够提高组织培养的成功率。消毒过程中的酒精和氯化汞溶液使用比例及时间控制严格,可以有效去除表面微生物污染,避免后续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问题。
5.1 培养基配制
原文: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1.0mg/L、NAA 0.2mg/L,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浓度为6.5g/L,pH值调至5.8。
解读:此条规定了培养基的具体成分及其浓度。6-BA(激动素)和NAA(萘乙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而蔗糖则提供碳源。琼脂用于凝固培养基,pH值的精确控制对于维持细胞正常代谢至关重要。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大量试验结果,保证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
6.1 移栽前准备
原文:移栽前需将幼苗置于温室条件下炼苗7~10天,期间逐渐减少遮荫时间直至完全暴露于自然光照下,并适当降低湿度至60%左右。
解读:炼苗阶段是连接组织培养与田间种植的关键步骤。通过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可以使幼苗增强抗逆性,提高成活率。从遮荫到全光照射以及湿度调整的过程模拟了实际种植环境,有助于幼苗快速恢复生长活力。
7.1 移栽管理
原文:移栽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株行距保持在30cm×40cm,每穴定植1株,覆土深度以露出根颈为宜,浇透定根水。
解读:合理的株行距不仅有利于通风透光,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定植深度适宜可防止水分流失并保护幼苗根系不受损伤。定根水的作用在于稳固土壤,帮助幼苗稳定扎根,从而顺利过渡到正常的田间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