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生态修复监测的核心数据内容、采集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为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re Data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82-2021草原生态修复监测核心数据规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为草原生态修复的监测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退化草原治理、沙化草原治理等。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业务范畴,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如“草原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或自然恢复过程,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状态。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避免因表述差异导致沟通障碍。
三、监测指标体系
1. 生物多样性监测:要求记录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比例以及昆虫、鸟类等动物群落组成变化情况。
2. 土壤质量监测:关注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等参数。
3. 水文条件监测:评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表径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4. 植被覆盖度监测:定期测量不同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5. 气象要素监测:收集气温、降水、风速等相关信息,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数据采集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监测内容,规定了相应的数据获取手段和技术要求。例如,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需遵循随机布点原则;对于遥感影像解译,则强调应采用最新高分辨率卫星图片作为基础资料来源之一。
五、成果表达形式
强调监测结果应当以图表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总体概况并深入了解细节问题所在。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GIS平台)来制作交互式地图展示最终结论。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整个监测流程的质量可靠性,标准还特别提出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比如建立严格的校验制度、实施多级审核机制等。此外,还建议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DB15/T 2382-2021草原生态修复监测核心数据规范》不仅涵盖了草原生态修复监测所需的基本框架,而且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详尽指导。这将极大促进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