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景观百合全基质鳞片包埋籽球扩繁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基质准备、鳞片处理、包埋方法、环境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景观百合的规模化籽球扩繁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 Substrate Bulblet Propagation of Ornamental Lily by Scale Bu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76-2021景观百合全基质鳞片包埋籽球扩繁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景观百合繁殖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从种球的选择、处理到最终的种植管理都有详细的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种球选择与预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种球的选择标准:种球应健康无病害,直径需达到2.5厘米以上。在种球预处理方面,要求先将种球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让种球充分吸水,提高后续生根发芽的成功率。此外,还需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以防止病菌感染。
全基质准备
全基质的选用是该标准的一大特色。标准指出,基质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推荐使用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体比例为泥炭土占60%,珍珠岩占20%,蛭石占20%。这种组合既能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又能避免积水导致种球腐烂。
鳞片包埋技术
鳞片包埋是本标准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标准,每个种球需剥取4-6片健康鳞片,然后将其均匀地包裹在种球周围。包裹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既要确保鳞片紧贴种球表面,又不能过于紧密造成压迫。包埋后的种球需要立即放入已经准备好的全基质中,覆土厚度约为种球直径的两倍。
温湿度控制
在种球扩繁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温室温度维持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初期要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免影响种球呼吸作用。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减少浇水频率,促进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障景观百合的健康成长,标准还强调了病虫害的预防措施。建议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常用的预防方法包括定期喷洒广谱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并结合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引入捕食螨等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5/T 2376-2021景观百合全基质鳞片包埋籽球扩繁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科学管理和细致操作的重要性。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景观百合的繁殖效率和质量,为园林绿化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