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杂交种无人机辅助授粉制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谷子杂交种的无人机辅助授粉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one-assisted Pollination in Foxtail Millet Hybrid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 354-2021《谷子杂交种无人机辅助授粉制种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谷子杂交种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授粉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进行无人机辅助授粉之前,需要对种植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田块大小、地形地貌、风向风速等环境因素的考察。同时要求确保母本和父本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侵扰。具体来说,母本应处于抽穗期,而父本则需提前开花并保持花粉活力。此外,还强调了对无人机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其飞行稳定性和导航准确性。
二、无人机作业参数设置
根据标准规定,无人机飞行高度应控制在3至5米之间,飞行速度维持在每秒2到4米范围内。喷洒装置的压力需调整至0.3至0.5兆帕,以保证雾滴均匀分布且不易飘散。每次作业时长建议不超过30分钟,并且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及大风天气条件。对于不同品种的谷子,可能还需要适当调整上述参数值,比如增加或减少喷幅宽度等。
三、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外来花粉污染。其次,定期抽取样本检测杂交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外,还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系统,详细记载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操作细节,以便追溯查询。
四、安全注意事项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作业;无人机驾驶员需持有有效资格证书;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提醒农户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谷子杂交种无人机辅助授粉制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它为提高我国谷子杂交种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