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棚绿芦笋育苗及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采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温棚绿芦笋的育苗及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Asparagus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Planting in Greenho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温棚绿芦笋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DB4105/T 158—2021)是河南省安阳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温棚环境下绿芦笋的育苗与栽培工作,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育苗期管理
条文:4.1 育苗时间
规定了最佳的育苗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这一时间段内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过早育苗可能导致低温影响种子萌发;而过晚则会影响后续移栽后的生长周期。
条文:4.2 播种量
建议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150粒。这样的播种密度既能保证足够的成活率,又不会因为过于密集导致幼苗间争夺养分、光照等问题。
栽培环境要求
条文:5.1 土壤条件
强调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并且富含有机质。土壤pH值宜控制在6.0-7.0之间,这样可以满足绿芦笋根系发育的需求,同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条文:5.2 温度控制
温室内的温度管理至关重要。白天保持在20℃-25℃之间,夜间不低于1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植株正常生长,特别是在开花结果阶段,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果实质量。
病虫害防治
条文:6.1 预防为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悬挂黄板等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条文:6.2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生物制剂来进行有害生物的控制。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长效,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残留风险。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程中的关键点,可以显著提升温棚内绿芦笋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