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聚氨酯泡沫中14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鉴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聚氨酯泡沫中14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检测与鉴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14 kinds of Organophosphorus Ester Flame Retardants in Polyurethane Foam
中国标准分类号:X8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聚氨酯泡沫中14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鉴定技术规程》(DB35/T 2001-2021)为检测聚氨酯泡沫制品中的特定阻燃剂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范围与适用性
该标准适用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聚氨酯泡沫中14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含量。这些阻燃剂包括三(2-氯乙基)磷酸酯、三(1-氯-2-丙基)磷酸酯等。此范围明确了检测对象和方法学依据,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标准要求样品需具有代表性,并且在采集过程中避免污染。样品制备时,应采用适当的溶剂提取目标化合物,同时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以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这一过程强调了样品处理的重要性,确保后续分析数据的真实可靠。
仪器条件设置
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为初始温度60℃保持1分钟,然后以10℃/min升至280℃并保持7分钟。质谱扫描方式选择全扫描模式,这有助于全面捕捉待测物的信息。此外,还规定了进样量、分流比等参数,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精度。
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外标法定量,即利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来确定未知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对于每种目标化合物,至少需要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标准品来进行校准,从而保证线性关系良好且准确度高。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标准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要求:如空白实验、加标回收率测试以及平行样测定等。其中,加标回收率应在70%-130%之间,平行样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0%,这些指标反映了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对关键条文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聚氨酯泡沫中14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鉴定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样品准备到数据分析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这对于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