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技术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家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
Title:Diagnosis Technology of Avian Pericardial Effusion-Hepatitis Syndrome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995-2021《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荧光定量PCR诊断技术》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毒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毒的检测。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文件。这些引用文件为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了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荧光定量PCR”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指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家禽疾病,表现为心包积液、肝脏肿大等症状。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歧义导致的操作失误。
技术要求
1.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样本应来源于疑似患病的家禽,采集部位包括血液、组织等。样本需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尽快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与设备
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例如,PCR扩增仪应具有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功能,以确保反应条件的一致性。
3.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核酸提取、反转录、PCR扩增及产物检测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严格把控,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4. 结果判定
根据Ct值(循环阈值)来判断样品是否阳性。通常情况下,Ct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同时,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5. 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内部质控活动,如设置空白对照、阳性对照等,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结论
DB35/T 1995-2021《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荧光定量PCR诊断技术》为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快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遵循本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降低误诊率,对于保障家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