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黄伞菇高效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菌种选择与处理、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设施黄伞菇的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under Protected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黄伞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65/T 4363-2021)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黄伞菇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条件下黄伞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设施搭建、菌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适用于设施内黄伞菇的生产。
二、场地选择与设施搭建
1. 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2. 温室大棚需配备遮阳网、通风系统、加湿设备等设施,确保温湿度可控。
三、菌种选择
1. 应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2. 菌种质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无杂菌污染。
四、栽培管理
1.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8%,玉米芯15%,麸皮5%,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
2. 发菌期温度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85%-90%。
3. 出菇期温度降至18℃-22℃,增加光照时间至每天10小时以上。
五、病虫害防治
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 定期检查培养料和菇体,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3. 可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灯照射、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等措施。
六、采收
1. 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未平展时即可采收。
2. 采收时用手轻轻扭动拔起,避免损伤周围幼菇。
3. 采收后清理床面,保持环境卫生。
以上内容为该标准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灵活调整。希望对从事黄伞菇栽培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