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榆黄菇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设施与设备、菌种选择与制备、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设施条件下榆黄菇的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under Protected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362-2021设施榆黄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榆黄菇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条件下榆黄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技术要求。适用于设施内的榆黄菇生产。
二、环境条件要求
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湿度调控能力。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这确保了榆黄菇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三、菌种选择
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菌种应来自正规菌种厂,且需经过质量检测确认无杂菌污染。优质菌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因此要严格把控菌种来源和质量。
四、培养料配制
以棉籽壳为主料,辅以玉米芯、麸皮等原料。配方比例为:棉籽壳78%,玉米芯15%,麸皮5%,石膏1%,石灰1%。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合理的配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有利于菌丝生长。
五、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到100℃后持续8小时以上。彻底灭菌可以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杂菌侵染。
六、接种
当培养料冷却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操作。每个袋装培养料接种量为20克左右。接种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七、发菌管理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发菌期间要注意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发菌期一般为30天左右。
八、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转入出菇房。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每天喷雾增湿2-3次,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出菇期间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子实体分化和生长。
九、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处理。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切勿滥用农药。
十、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轻轻旋下,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及时清理床面残渣,为下一茬出菇做好准备。
以上内容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