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肾茶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肾茶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winglea gracilis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肾茶种植技术规程》(DB46/T 551-2021)是一项专门针对肾茶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肾茶的种植过程,确保其质量和产量。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种植环境要求
根据标准中的第3.1条,肾茶适宜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区域,土壤pH值应在5.5到7.0之间。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肾茶对于酸性或微碱性土壤的需求,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栽培方式与密度
标准第4.2条规定了肾茶的栽培方式应采用行距为50厘米至60厘米,株距为40厘米至50厘米的种植模式。这样的间距既能保证每株植物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施肥管理
第5.3条指出,在肾茶的不同生长期需施加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例如,在幼苗期主要施用氮肥以促进枝叶生长;开花结果期则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来增强果实品质。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能够满足肾茶各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从而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
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第6.1条强调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及时清除杂草及病残体,并且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控。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给肾茶带来的损失,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收获与加工
最后,在收获方面,标准第7.2条建议当肾茶叶片呈现深绿色且茎杆木质化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晾晒等步骤,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变质。此外,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以上就是对《肾茶种植技术规程》(DB46/T 551-2021)中部分内容所做的详细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肾茶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