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竹笋早出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毛竹笋早出培育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Bamboo Shoot Cultivation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61-2021《毛竹笋早出培育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毛竹笋早出培育的技术流程,提高毛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毛竹林的早出栽培管理。这表明该规程主要针对江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以及毛竹生长习性制定,其他地区在应用时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整。
二、术语和定义
1. 早出栽培:通过人为措施使毛竹笋在自然条件下提前萌发的技术。
2. 覆盖材料:用于促进毛竹笋早出的保温保湿材料,如稻草、砻糠等。
三、环境要求
1. 地形选择:宜选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或平地,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
2. 土壤条件: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四、毛竹林准备
1. 整地:冬季进行深翻,深度为30cm~40cm,清除杂草根系。
2. 施肥: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30t~45t,并与表土充分混合。
五、覆盖促早出技术
1. 覆盖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进行。
2. 覆盖厚度:稻草或砻糠覆盖厚度应保持在20cm~30cm之间,以保证温度适宜但不闷湿。
3. 水分管理:定期检查覆盖层湿度,必要时喷洒适量水分,保持湿润状态。
六、田间管理
1. 除草松土:每年春季结合采收笋子进行一次全面的松土除草作业。
2.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发生。
七、采收标准
1. 采收时期:当竹笋出土长度达到20cm~30cm时即可开始采收。
2. 采收工具:使用专用的小刀沿地面平割,避免损伤母竹根盘。
八、质量安全要求
所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
以上内容基于DB36/T 1461-2021标准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提炼与阐述,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技术规程,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毛竹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