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呼伦贝尔大豆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的高效栽培生产。
Title: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lunbuir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呼伦贝尔大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338-2021)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呼伦贝尔地区的大豆种植生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明确要求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建议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品种类型,并注意品种搭配,以提高群体的抗性。
关于播种技术,标准规定要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播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每亩保苗株数为1.5万至2万株。
施肥管理上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依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目标产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同时提倡使用缓释肥料和生物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化学防治时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合理混配农药,避免产生药害。
收获环节则要求适时收获,当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豆荚变黄时即可收获。提倡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降低损失率。
此外,标准还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要求,规定种植户应建立完整的田间生产记录,包括种子来源、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以便追溯和改进。
这些条文涵盖了大豆栽培的主要环节,对于提升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有助于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