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刚竹毒蛾的监测与调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刚竹毒蛾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Justicia Bamboo Tussock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04T 003-2021刚竹毒蛾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刚竹毒蛾防治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刚竹毒蛾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这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例如,“刚竹毒蛾”被定义为危害特定竹类植物的一种昆虫,明确了其生物学特性。
2. 防治原则: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治工作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同时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3. 监测与调查:规定了定期对林区进行巡查和取样检测的要求,以及时发现刚竹毒蛾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设置固定观察点、记录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严重程度等信息。
4. 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建议使用人工摘除卵块或幼虫巢的方法来减少种群数量。
- 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作业,但需注意保护环境和非目标生物。
- 生物防治:推广使用天敌如寄生蜂等自然控制手段,并鼓励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制剂。
5. 安全防护:强调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专业指导下正确使用药剂,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6. 效果评估:要求每次防治行动结束后都要进行效果评价,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情况来判断措施的有效性,并据此调整下一轮防治策略。
7. 档案管理:所有相关的监测数据、防治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都应当妥善保存,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便于日后查阅参考。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要点,旨在指导相关人员科学有效地开展刚竹毒蛾的防治工作,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