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小球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施设备、培养技术、质量控制及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小球藻的规模化生产和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eshwater Chlorell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067-2021《淡水小球藻生产技术规程》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淡水小球藻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淡水小球藻的规模化生产。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内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2. 术语和定义:
- 淡水小球藻:指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高营养价值。
-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小球藻生长的基础。
3. 生产环境要求:
- 水质:要求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超过200mg/L,无机盐含量适中。
- 温度: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质量。
4. 培养基配制:
- 配方应包括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必要成分。
- 不同阶段的小球藻需要调整营养成分的比例以促进最佳生长。
5. 接种与扩培:
- 初次接种密度建议控制在每毫升10^6个细胞左右。
- 扩培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细胞密度并及时分瓶以防止密度过高导致缺氧。
6. 光照管理:
- 光照强度维持在3000-5000lux之间较为理想。
- 昼夜周期设置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模拟自然昼夜变化。
7. 收获与加工:
- 当细胞密度达到峰值时即可开始收获。
- 收获后需立即进行脱水处理,并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如冷冻干燥、喷雾干燥)。
8. 病虫害防治:
- 定期检查培养液是否存在污染迹象。
-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清除污染物,并重新消毒设备。
9. 记录与档案管理:
- 生产全过程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日期、操作人员、环境参数等信息。
- 建立健全的产品追溯体系,便于后续的质量追踪及问题排查。
以上内容是对DB12/T 1067-2021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