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合细菌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记录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以光合细菌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066-2021《光合细菌生产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光合细菌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及检验规则等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以光合细菌为原料生产的微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和水质改良剂等产品的生产。标准中明确了光合细菌的概念,即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微生物。
二、生产环境要求
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生产车间需配备空气净化设施,确保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符合相关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不受外界污染物的影响,从而保障产品质量。
三、菌种选择与扩培
选择优良的光合细菌菌种至关重要。标准规定了菌种鉴定的标准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扩培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等参数,确保菌种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四、生产工艺流程
从种子液制备到发酵罐接种,再到后处理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例如,在种子液制备阶段,要求使用无菌水配制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并在30℃条件下培养24小时;发酵阶段则需要维持恒定的光照强度和通气量。这些细节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产品质量控制
成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理化指标检测,如活菌数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等。同时还要关注重金属残留情况,确保产品安全可靠。此外,还强调了包装材料的选择,要求采用密封性能好的材质,防止产品变质。
六、检验规则与标志运输
每批产品出厂前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抽样检验,只有当所有项目均合格时才能放行销售。标签上应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号等内容,并且妥善保管好运输途中的防潮措施。
综上所述,《光合细菌生产技术规程》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导框架,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