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质量指标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Operations in Ric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4T 063-2021《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标准要求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包括播种机的开沟器、排种器等关键部件。播种前要确保土壤含水量在25%-3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出苗率。同时要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每公顷用种量为45-60公斤。
二、插秧作业
插秧深度应控制在2-3厘米,过深会导致缓苗期延长。行距通常设置为30厘米,株距则根据品种调整,一般为15-20厘米。插秧机前进速度以每分钟50-70米为宜,确保秧苗分布均匀。
三、田间管理
灌溉时水层高度保持在3-5厘米,避免长时间深灌。施肥要遵循\"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前期施足基肥,中期适当控制,后期视苗情追肥。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收获作业
当稻谷水分含量降至15%-18%时即可开始收获。联合收割机割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脱粒后的稻谷应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防止霉变。
五、秸秆处理
提倡采用机械粉碎还田方式处理秸秆,留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也可将秸秆收集加工成饲料或燃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这些规定为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