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中乡村基础信息的分类和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处理、共享与应用等相关活动。
Title: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ig Data - Classifica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in Countrys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49-2021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乡村基础信息分类》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乡村基础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和应用,促进农业农村大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高效利用。以下从几个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时对乡村基础信息的分类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内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乡村基础信息”给出了明确界定,即指与乡村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类原始数据或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这一定义为后续的信息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信息内容的相关性。
三、分类原则
标准提出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三大原则。科学性要求分类方法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系统性强调分类体系完整且层次分明;实用性则注重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分类过程,确保了分类结果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备实践意义。
四、分类结构
标准采用树状结构进行分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级。例如,“农业生产”作为一级大类下设“种植业”、“畜牧业”等中类,“种植业”进一步细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小类。这种多层次的分类方式便于信息管理和查询检索,同时也利于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五、具体条文解读
1. 3.1 乡村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信息、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等内容。这部分信息对于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服务措施。
2. 4.2 自然资源信息:涵盖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的数据。自然资源是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准确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3. 5.3 社会服务信息:涉及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领域。通过收集整理此类信息,可以评估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6.1 农业生产信息:包含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产量统计等数据。农业是乡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获取全面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DB42/T 1749-2021》为推动湖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乡村基础信息的科学分类,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