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农药污染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稻田农药污染的综合防控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sticide Pollution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农药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2/T 1738-2021)为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农药使用方面,标准明确要求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及用量,避免盲目用药。这强调了精准施药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农药投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防治稻飞虱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吡蚜酮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加大用量。
关于农药施用方法,规程提倡采用无人机喷洒、静电喷雾器等现代植保机械进行作业。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飘移损失。特别是无人机喷洒,其雾滴细小均匀,穿透力强,适合大面积连片种植区域。同时,施药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通常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少药液蒸发浪费并保护操作人员健康。
对于废弃物处理,规程规定废弃包装物必须集中回收,不得随意丢弃。可建立专门的回收点或者委托专业机构统一处置,防止残留农药渗入土壤或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鼓励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包装材料,从源头上减轻环境负担。
另外,规程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安全间隔期管理。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长短不一,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确保收获前达到规定的间隔天数,从而保证稻谷质量安全。一旦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调整种植计划或改种其他作物。
总之,《稻田农药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环节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不仅可以实现农药减量化目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