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成效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of Desertified Land Enclosure and Protec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27-2021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成效监测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成效监测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4.1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其中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指标,生物量则直接体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土壤肥力变化情况,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5.1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应采用样地法和遥感影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样地法适用于小范围精确监测,而遥感影像则能实现大范围快速监测。两者结合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样地设置要具有代表性,样地面积一般不小于1公顷。
6.1 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测数据需经过预处理后才能用于分析。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处理等步骤。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可利用趋势分析法判断生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数据则可通过空间插值技术生成连续分布图。
8.1 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含基本情况、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等内容。基本情况部分简述监测区域概况、监测目的及方法等;监测结果部分以图表形式展示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部分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告编制时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
这些条款构成了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框架,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执行本规程,可以有效评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为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