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开鲁红干椒集约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设施与设备、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开鲁红干椒的集约化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Kailu Red Dry Pep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开鲁红干椒是内蒙古通辽市的特色农产品,其育苗技术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产量和品质。《DB15/T 2303-2021 开鲁红干椒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为规范育苗过程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种子处理环节,规程强调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8%。消毒时可用75%酒精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一措施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提高出苗率。
其次关于育苗基质的选择,规程指出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比适量河沙或珍珠岩。基质pH值控制在6.0-7.0之间,EC值不超过1.0ms/cm。合理的基质配比可以保证根系健康生长,为幼苗提供充足养分。
在播种密度方面,规程建议每平方米播籽量为40-50克,覆土厚度1-1.5厘米。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8℃。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让幼苗得到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移栽前炼苗也很重要,规程要求逐渐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让幼苗适应外界条件。炼苗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注意防治猝倒病等常见病害。
最后规程还提到要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补充氮磷钾肥料。合理安排灌溉频率,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种子处理到移栽准备的全过程,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严格遵守规程不仅能够提升育苗质量,还能显著增加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