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叶矮樱无性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管理措施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紫叶矮樱的无性繁育及其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exual Propagation of Purple Leaf Dwarf Ch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301-2021《紫叶矮樱无性繁育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紫叶矮樱的无性繁殖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苗木选择与处理
标准要求:
“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作为插穗。”
解读:
选择健康的插穗是确保繁育成功的基础。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枝条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和较高的成活率。在选取时应避免带有病斑、虫害或机械损伤的枝条,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影响整体成活率。
2. 插穗准备
标准要求:
“剪取长度为15cm至20cm,上切口平齐,下切口斜剪,并保留2-4个芽。”
解读:
插穗长度适中可以保证足够的养分储备同时便于管理。上切口平齐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而下切口斜剪则能增加吸水面积。保留适当数量的芽点有利于后期发根和新梢生长。
3. 扦插基质与环境条件
标准要求:
“使用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作为扦插基质,保持温度20℃±2℃,湿度80%-90%。”
解读:
适宜的基质能够提供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插穗快速生根。温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于细胞分裂活动,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根系发育。高湿度环境可减少插穗失水,但需注意通风防止霉菌滋生。
4. 插后管理
标准要求:
“扦插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检查并清除杂草。”
解读:
刚扦插后的苗木对水分需求较高,需立即浇透水以保证插穗与基质充分接触。后续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灌溉频率。定期除草不仅减少了竞争养分的情况,也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5. 移栽定植
标准要求:
“当幼苗长出至少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株行距为50cm×60cm。”
解读:
移栽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幼苗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待幼苗长出足够多的叶片表明其已经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合理的株行距既保证了每株植物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和养分空间,也为未来的修剪整形预留了余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提高紫叶矮樱无性繁殖的成功率,从而满足园林绿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