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改造内容、技术要求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ation-oriented Farmland Improvement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302-2021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丘陵和山区农田进行机械化作业环境改善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提升这些地区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和操作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整体提高。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地形与地貌适应性
标准中强调了地形与地貌适应性的要求,指出在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区域,需要采取适当的梯田化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并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也有具体指导,比如粘土质土壤可能需要更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而沙质土壤则需加强保水措施。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是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保障。根据标准的规定,灌溉系统、道路网络以及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指标。特别是灌溉设施的设计要考虑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如滴灌或喷灌系统,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灌溉均匀度,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道路宽度和材质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农机具的通行能力,因此标准特别提到主干道宽度不得低于3米,并且路面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平整度。
作物布局与种植模式
为了更好地配合机械化操作,标准还提出了合理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模式建议。这包括但不限于行距、株距等参数的选择,以及轮作制度的设计。合理的作物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平原地区可以采用宽幅种植的方式,而在丘陵地带则更适合窄行密植。
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始终是农业机械化的首要考量因素之一。为此,标准特别强调了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如护栏、防滑垫等),以及定期检查维护所有机械设备。特别是在陡峭山坡上作业时,必须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DB14/T 2302-2021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且实用的方法论,用以指导如何有效地改善丘陵山区农田的机械化作业环境。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