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用无人飞机职业机手的生产技能要求、评价方法及评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农用无人飞机职业机手的技能培训与技能水平评价。
Title:Skill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for Agricultural Drone Operat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295-2021《农用无人飞机职业机手生产技能要求与评价》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农用无人飞机操作人员技能要求和评价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要求
1. 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解读: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操作无人机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反应能力,过小或过大年龄都可能影响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2.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解读:这是为了确保机手能够理解并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导,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
二、培训与考核
1. 应接受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不少于40学时的理论培训和不少于20学时的实际操作培训。
解读:这样的培训时间安排旨在保证机手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原理、气象条件对飞行的影响、设备维护等。
三、技能要求
1. 能够熟练操控无人机完成起飞、悬停、降落等基本动作。
解读:这些基础操作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 熟悉农药配制及喷洒技术。
解读:这不仅关系到作业效果,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问题,因此机手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3. 掌握故障排查与简单维修技巧。
解读:在野外作业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具备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四、安全意识
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
解读:如《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相关法律文件,以及行业内的操作指南,这些都是确保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
2. 注意天气变化对飞行的影响。
解读:恶劣天气条件下强行飞行会增加事故风险,机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开展作业。
五、评价方法
采用笔试+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解读:笔试部分主要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实操则侧重考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两者结合才能全面反映一名合格的职业机手应有的素质。
总之,《DB14/T 2295-2021》从多个维度明确了农用无人飞机职业机手所需具备的各项条件,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