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常见病害及其症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ease Control of Chinese Mitten Crab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规范》(DB34/T 331-2021)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在“预防措施”章节中,第5.1条强调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测水体pH值、溶解氧等指标,并保持适宜范围。这是因为不稳定的水质环境容易导致螃蟹应激反应增强,从而降低其免疫力。第5.2条规定了饲料投喂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确保营养均衡,避免因营养不良引发疾病。
关于病害诊断,第6.1条指出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例如,当发现螃蟹出现活力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取样送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或细菌感染情况。第6.2条提到使用快速试纸条检测病原体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在现场即可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对于药物使用,第7.1条严格规定了用药前必须经过兽医处方批准,禁止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还应记录每次用药的具体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及效果评估等内容,以便追溯和管理。第7.2条建议采用生物制剂替代传统化学药物,如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
此外,该标准还特别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第8.1条中提出废弃物处理要求,所有废弃药品包装物都应集中回收处置,防止污染水源。第8.2条鼓励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总之,《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规范》(DB34/T 331-2021)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病害防控体系,为养殖户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