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内容和方法以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从事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相关单位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safety Risk Assessment of Harmless Treatment of Dead and Diseased Anim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30-2021《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病死及病害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科学评估生物安全风险。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重要术语,如“病死及病害畜禽”是指因疾病、中毒或意外死亡的畜禽及其产品。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依据。
风险评估流程
标准规定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控制四个阶段。其中,信息收集阶段要求全面了解处理设施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种类等信息。
处理设施选址要求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要道至少500米以上,并且地势较高,避免洪水侵袭。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减少病原体扩散的可能性,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操作人员健康管理
对于直接接触病死及病害畜禽的操作人员,标准强调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此外还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等。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应当按照类别分别存放,并及时清理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标准特别指出,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监测与记录
所有涉及无害化处理的过程都需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数量等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每一步骤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要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