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株饲料大麦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收获与运输、青贮制作工艺、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株饲料大麦青贮的生产、储存及质量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ole Plant Barley 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21-2021《全株饲料大麦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全株饲料大麦青贮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地进行青贮操作,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全株饲料大麦”是指收获时包括茎秆、叶片和穗在内的整个植株作为饲料原料的大麦品种;“青贮”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乳酸菌发酵保存饲料的方法。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青贮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规程强调了原料选择的重要性,要求全株饲料大麦应在蜡熟期至完熟期之间收割,此时干物质含量应控制在30%-35%之间。过早或过晚收割都会影响青贮效果。此外,收割后的原料需及时切碎至适宜长度(一般为2-3厘米),并去除泥土和杂质,以保证青贮质量。
青贮设施的要求
为了保障青贮过程顺利进行,规程规定了必要的设施条件。首先,青贮窖必须密封良好,能够有效隔绝空气,防止氧气进入导致腐败变质。其次,窖体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并且底部要铺设防渗材料防止渗漏。最后,青贮窖的设计容量应满足一次填满的需求,避免频繁开启造成污染。
青贮过程中的管理
在青贮过程中,压实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规程指出,每层填料厚度不得超过30厘米,并且要充分踩实,减少内部空隙。同时,在整个填装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时间,尽快完成封顶,形成稳定的厌氧环境。封顶后还需覆盖至少50厘米厚的土或其他重物压紧,确保密封性。
质量检测与储存
成品青贮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饲喂效果,因此规程提出了具体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pH值(通常低于4.2)、氨态氮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等。合格的青贮饲料颜色呈黄绿色或金黄色,气味酸香无异味。对于储存而言,规程建议定期检查窖壁是否有裂缝或渗漏现象,并保持周围环境干燥清洁。
以上是对DB34/T 3921-2021《全株饲料大麦青贮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规程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整体品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