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保作业风险点排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及记录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维保作业风险点排查与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Risk Point Investigation of Elevator, Escalator and Moving Walk Maintenance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J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19-2021《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保作业风险点排查导则》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电梯等设备的维护保养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风险点排查的基本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维保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维保作业风险点排查制度。这意味着在进行任何维保工作之前,都需要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第5.1条提到,“维保人员应熟悉设备结构和运行原理”,这要求维保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必须了解所负责设备的具体情况,以便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
维护保养的具体内容
标准详细规定了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日常检查项目。例如,对于电梯而言,第6.2条规定了“曳引机和制动器”的检查要点,包括确认曳引轮槽磨损状况以及制动器动作是否灵活可靠。这些检查旨在确保设备的核心部件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保障运行安全。
应急预案与演练
第7章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维保单位需要制定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当发生困人事故时,应有明确的救援流程,包括如何快速到达现场、如何正确释放被困乘客等步骤。通过反复演练,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特殊环境下的注意事项
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特殊环境条件,标准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第8.3条指出,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时,需加强对电气系统的防护措施,防止因水分侵入而导致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保作业风险点排查导则》从多个角度规范了维保工作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公众乘梯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公共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