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手洗餐具用洗涤剂的产品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方法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
Title:Quality Grading and \"Leader\"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for Hand-Washed Dishware Deterg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质量分级标准的差异与应用解析
在TGDCDC 039-2024《手洗餐具用洗涤剂》标准中,与旧版相比,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关于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性能,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将围绕新旧版本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的差异以及其实际应用方法展开详细解读。
微生物指标的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微生物指标主要关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内容。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版标准增加了对粪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这两类致病菌的检测要求。这种调整体现了从普通卫生控制向更严格的安全保障方向转变。
具体来看,新版标准明确规定:
- 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 CFU/mL;
-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
这些新增指标不仅提高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也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确保符合新版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企业在生产和检验环节需采取以下措施:
# 1. 原料控制
所有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尤其是水基原料(如去离子水)应确保无污染。建议使用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及以上纯度的实验室用水,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此外,在选择表面活性剂等关键成分时,要确认其生产环境是否达到相关卫生标准。
# 2. 生产环境管理
生产车间应当保持良好的清洁状况,避免交叉污染。对于灌装区域,应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臭氧发生器等方式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工作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并严格执行洗手程序。
# 3. 检验流程优化
企业需配备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如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等。在样品采集后,按照GB/T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样品稀释、接种平板培养等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周期较长,通常为48小时至7天不等,因此需提前规划好时间安排,以免影响后续生产计划。
# 4. 不合格品处置
若发现产品不符合微生物指标要求,则需立即停止该批次产品的流通,并追溯问题源头。可能的原因包括生产设备清洗不彻底、包装材料密封不良等。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并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总结
微生物指标的强化反映了手洗餐具用洗涤剂行业向着更高品质发展的趋势。企业只有充分理解并落实新版标准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希望本文提供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